下载APP
  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12章 文革为何结束

第12章 文革为何结束(3/5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之间收差别很小的日,甚至是粮票一样多和布票一样多的日。作为“文革”的遗产之一,这“怀旧”现象引起了广泛争议,很难被简单化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。也许,这“后文革”时代社会思的多义,在一定程度也正好重现了“文革”时代社会思的多义,为我们留了一面检测历史的后视镜。

旧营垒的恢复

“文革”中的某些激派曾抱怨泽东没有“彻底砸烂旧的国家机”,对“官僚主义阶级”过于弱和姑息(见杨小凯一九六七年文)。这从反面一个事实:由党政官员以及大多知识分组成的上层英群,当时虽然受到了重挫,但并没有消灭,甚至没有局。事实上,正像陈益南在书中描写的那样,在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全国恢复秩序之际,受到冲击的党政官员在各级“三结合”的权力重组中构成了实际,并没有全台。即使是台的党政官员和知识分,在一九七二年以后,经过一段时间放劳动,也大多陆续恢复工作,重新了国家机。这些富有政治能量和文化能量的群在红风暴之得以幸存,是日后结束“文革”的重要条件。

二十世纪是“极端年代”(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语),冷战政治双方都有多疑、狂以及血腥的风格。苏联当局在大肃反期间先后决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大半,苏军元帅的大半,还有苏军其他官的大半,包括十五名军区司令中的十三名,八十五名军级中的五十七名。六十年代的印尼政变受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官方的支持,先后共屠杀了近百万左翼人士,光是国驻印尼大使亲手圈定的捕杀对象就多达数千。街的割示众时有所见,军人与穆斯林极端组织联手,在两年之每天至少杀害共产党嫌疑分一千五百多人。[1]作为这个血淋淋世纪的一分,中国的“文革”也现大量非正常减员。一时间人命如草,一分是国家暴力所为,一分是国家失控时的民间暴力所为——但作为期意识形态熏陶的结果,后一暴力仍暴制的必然,与其他暴力共同构成了极权化过程中最黑暗和最血腥的一页。

不过,就大面积的况而言,混与血腥并不是当时事实的全。红卫兵“联动”组织的打杀行为受到了司法追究,广西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少数农村的打杀风被军队急制止和弹压——这一类故事并非不值一提。一大批英恢复名誉(如陈毅等),或者恢复权力(如邓小平、万里、胡耀等),也并不是发生在“文革”终结之后。这些有别于苏联和印尼的现象,这有生力量的大批保全甚至奇妙地复,是受益于革命时期“不待俘虏”的政策传统延续?抑或也得助于中国社会层“中庸”、“和合”的柔文化传统遗存?……这些问题对于史家而言,也许不能说多余。

“要文斗不要武斗”,“团结和群众两个百分之九十五”,“一个不杀大不抓”等等,是针对这些人的官方律令。有意思的是,在多年来的主“文革”叙事中,这些律令在有些地方、有些时候的名存实亡被大量泼墨,在有些地方、有些时候的大有效却很少落笔文。正如同样是二十世纪的史实,苏联的红恐怖几乎家喻晓,而印尼的白恐怖却已销声匿迹——这很难说是舆论的正常。其实,基本的事实之一是:如果中国也成了苏联或印尼,如果邓小平等大批层人士像季诺维也夫、加米涅夫、托洛茨基、布哈林、达可夫一样死于杀戮,或者被某个外国大使圈捕杀名单,他们后来就不可能成批量地山,结束“文革”的时间就必定大大后延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