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APP
  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
  4. 第26章 熟悉的陌生人

第26章 熟悉的陌生人(2/6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
还有知识的“移民”。一个求知者可能要读很多书,在知识版图上频繁浪。特别是在资讯发达和文化多元的时代,知识爆炸总是在人们心中过多累积和叠加文本,在人们和思想的面前设置过于混和歧异的路标,让人有无所适从。于是,我们常看到这况:昨天还是定的国粹派,今天就变成了激烈的西化派;今天是振振有词的经验主义者,明天可能成了若悬河的理想主义者。这变化,可能是对现实演变的及时回应或者智力发育过程中的合理更新,但事在很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。有时候一个知识者赞成什么,仅仅取决于他能够说上些什么,取决于他碰巧读了个什么学位或者近来偶尔读到一本什么书。如同他哼哼哟哟地生什么病,取决于街售什么药片。他们不是什么现代派,只是“读书现代派”;他们不是新儒家,只是“信息新儒家”。他们是一些现买现卖的知识贩,因此很难保证他们不在另一时兴药片的引之,很快折腾另一副病容。

很久以来,我困惑于无法了解自己和他人。而浪漫的八十年代一眨就结束了,很多人的救世诗一旦受挫,一旦发现自己投的改革不是明星速成班,不是周末乐派对,很快就聪明地掉而去。九十年代的实用风尚几乎捣毁了一切人生信条,灵魂在质生存的底片上曝光,人在无神无圣的时代加速里裂变。于是刚在广场上缠布条喊号的民主青年,转就敲开了官的后门,用谄笑和红包来换取特权批文,以便自己赚一笔大钱。他知号和利应该分别安放在什么地方。另一个刚刚在讲坛上

不是病态。如果说这况与神分裂症有区别的话,那么唯一的区别在于,神病人的多个自我总是一拥而上,成一团,不能像正常人到的那样接有序和就班,如此而已。托斯的这一说法,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人的文化多重的状态。我那位黎熟人面对白人和面对同胞的不同文化反应,其实不是什么反常,将其看作不同自我的随机转换,大符合托斯笔的健康人标准,并无格和危险之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从某意义上来说,每一个人都是自己“熟悉的陌生人”,我既是我,也是你,也是他,甚至是一切人称谓格,是一个复数化存在。如佛祖曰:众生即我,我即众生。

事实上,我们并没有恒定的自我,我们的自我也决非意守丹田时的一片澄明。我们像一些棋盘上的棋,行游不定,动如参商,但我们常常在一些临时抛掷落来,然后断言这就是我,是自己的本原和终极。

除了地理意义上的移民,隐喻化的“移民”大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。这里有时间的“移民”:一般来说,年轻人容易激,只是当更年轻一代在后咄咄人地成起来以后,他们曾百般轻蔑和攻击过的卫保守,很可能逐渐移他们多皱的面庞和四方八正的步态,包括减退之后,其解放躁动很可能易为对义的持守。这叫此一时也,彼一时也,不过是人格在岁月航程中停靠在不同港湾。每想到这一,我就不会过于认真地对待年型的傲慢,总是想象他们在更年的一代面前,对同类傲慢的不满可能不会比我更少。我也不愿过于认真对待年少型的轻狂,总是想象他们在更年少的一代面前,很快就会失去轻狂的本钱,也许将很快在时间术之重返平实。一切适龄的心理表,即便不是虚假,也不是真实的全

还有地位以及各利益区位的“移民”。人非圣人,只要活着便有利不绝,故社会存在制约社会意识,人在利益分格局里的偶然定位,常常成为和思想的重要牵引。一个人在单位受,可能会当秩序党;到社会上受压,则可能参加造反派,“文革”中诸多“保外造”或“造外保”的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。供职于电厂的人可能盼望电力涨价,供职于铁路行业的人可能对电价愤愤不已,这也是生活中的寻常。指挥脑袋,什么藤上结什么瓜,什么阶级说什么话,虽然这描述曾被机械运用,虽然这逻辑在阶级之外也适用于行业、民族、别等其他领域,然而作为或然社会规律之一,其合理大概不应被我们盲视。当法国学者m·福柯在话语和权利之间建立一相关,在很多人看来,他不过是在一个更广大的范围,重申了对知识中立、客观、普适的怀疑,复活了人们对利益的锐嗅觉。我们无须承认利益决定一切,但如果嗅不学术和知识的人间烟火味,就不免失之天真。很多人的立场变化,就是这样发生的。比方说,一旦发现我们正在理解自己曾经不能理解的东西(如官僚的专横),正在衷自己曾经不愿衷的东西(如氓的玩世),正在嫌恶自己曾经不会嫌恶的东西(如城农民工的土气或者归国学的洋气),我们是否应该萌生一警觉,把这一切疑为我们利益区位变更的结果?也就是说,我凭什么可以把这变更看作自由独立的抉择,而不是整个社会利益变局对我的一次临时抛掷?
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