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通过各关系拿到请柬的人,到三月十八游云台开始之际,人数竟有数千之众,别说海州的客栈,就连附近几个村和海清寺的禅院都有不少人借住,声势之浩大,足以同三年一次的秋闱前夕相比。
甚至还真有些人打算来了就留在海州,等到秋闱考试过后再离开,以免一来一回在路上耽误了学习的时间。
持有请柬的学,在游之前就可以跟海州的百姓一样,自由云台书院选课旁听,只要不扰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影响到其他学生,书院基本上不会对他们加以约束,甚至连书院的藏书楼都开放给他们阅读,虽不能像正式学生一样借书,但现场阅读和抄录都在允许范围之,结果就造成了藏书楼这几日人满为患,不光是外地学生涌,就连本地学生的危机也大大提升,生怕自己读书少了没有别人用功,最后在解试中功亏一篑,那才是给海州丢脸。
“有酒忘杯,有笔忘诗,溪奈何。”辛弃疾率先写了一首《沁园·溪赋》,“看纵横斗转,龙蛇起陆,崩腾决去,雪练倾河,袅袅东风,悠悠倒景,摇动云山又波……”
旁边的一人见状,当即和了一首词:“吾民、金缯不,蔓藤累葛。……涕女吴成倒转,问鲁为齐弱何年月。”
“好词!正合吾意!”辛弃疾闻之大喜,转一看,立刻认来人,当即大笑:“原来是陈同甫!我还以为是谁,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,同甫此来云台,是不是打算留在海州啊?”
“原来你们认得啊!”霍千钧连上前说:“同甫是和几位好友一同来海州游学,恰逢盛会,我便带他们来了。原来辛使君与他还是旧识啊!”
“见过两位使君!”陈汝能上前向辛弃疾和方靖远行过礼之后,方才说:“学生在临安就听闻云台书院与众不同,今日得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方靖远得知霍千钧要的帖是给陈汝能的时候,就想起了辛弃疾。
当时辛弃疾刚到临安,虽然得到赵构的封赏,但还是被投闲置散,困于临安等待安排职务。而陈汝能和霍千钧一样,当时都十分仰慕能于千军万中取得叛徒首级,奔袭数千里从金国突围回归大宋的辛弃疾,得知他在临安城外一别院居住,就前去拜访。
却没想到雪天路,要到辛家别院得过冰河雪桥,陈汝能的忽然驻足不行,拒绝前,陈汝能几番促而不得,当即弃步行,前往拜访,而辛弃疾正好欣赏雪景,看到他如此豪迈之举,引为至。两人相见恨晚,当日就开怀痛饮,共议天事,虽是书生意气,却也意气相投,联席夜话,通宵达旦,就是从他们而来。
只是后来两人一个随方靖远北上,一个还留在临安太学,偶有书信往来,所谓君之,便是如此。却没想到一别两年,竟在此刻重逢,陈汝能是故意隐瞒行踪而来,辛弃疾则是真正惊喜了一回。
方靖远眨眨,有心留这位辛大佬的知己,当即便说:“同甫既然喜云台书院,何不多留几日?就算秋闱要回婺州应试,可以到六月着,又抛个重磅话题,“正好这几日留在海州,还可听听辛使君在云台讲课,以后这些课程,不光要送往齐鲁书院,还要将集结成书,发往临安,正好你们几个太学生在此,帮忙一起整理讲义,不知可行?”
陈汝能原本只是想来游学访友,听闻方靖远和辛弃疾在海州和山东的事迹后,更想来这边见识一,却没想到三言两语,竟然就被抓了壮丁留在云台书院活。
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考虑是否拒绝,几个同来的太学生已经惊喜若狂地行礼应允,“能得使君看重,委以重任,小岂敢不从?多谢使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