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APP
  1. 首页
  2. 穿越历史
  3. 科举文里做考官
  4. 第102节

第102节(2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“方使君谋远虑,实在令官佩服,官亦愿在使君治,尽我所能,为北伐一份力。”

也希望朱兄这样的有才有志之士,能够多看一看这些所谓的奇技巧,能给我们大宋带来什么样的变化。唯有如此,大宋复兴方才有人、有、有方向,才能光复故土,重现汉唐盛世之况。”

方靖远不是没想过投稿给《大宋朝闻报》,可他的文笔有限,辛大佬又忙于在山东征伐,更何况辛弃疾和他无论从年龄还是在文坛的地位,都远不及朱熹,辛弃疾上还有着北地归正人的牌,都不受南方文坛的待见。就算陆游肯开后门给他们过稿,这稿去能不能引起和认同,犹未可知。

朱熹尚有些不习惯他如此,略略有些矜持(羞涩)地说:“固所愿而,不敢请耳!只是……不知使君可否让我暂住在书院之中,随时可藏书楼,此间之书,尚有诸多未曾见闻者,着实令人难以释手啊!”

他说得如此笃定,朱熹也只得,说:“那就有劳方使君费心。”

“有何不可?”朱熹笑:“只要方使君不怕我‘掰正’海州学便可!”

所以他才一等再等,不断完善着云台书院的各项建设,从观星台、望远镜到最新建成的地球仪,以及工学院的库模型,医学院的中成药,农学院的新型农和改良作……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

“客气客气!只要你愿意留跟我们一起研究理,想看什么都没问题。”方靖远笑眯眯地说:“正好过几日工学院和农学院联合设计的库模型就要完成,朱兄也可以跟着看看,如何利用库来解决旱涝灾害的问题。若是这次模型成功,那么等山东稳定后,便可以此为基础,治理黄河患……”

“过奖过奖,其实不光是患问题,综合库方案不光要解决患,还要解决旱季用和立,以此增产增收,才能保证江北的粮供应。”方靖远叹:“先前海州民缺粮,都是靠江南粮商一力支援,可若是北伐之际,都指望从南方运粮供给,只怕杯车薪,难以保证及时供应。所以山东河北河南的万顷良田,无论如何也要先拿回来才是啊!”

朱熹摇摇,说:“那倒也未必。我此番前来,正是因为官家旨要改革科考容,除四书五经之外,再增加算学律学等学科容,我等原以为此举实乃舍本逐末,但到云台一行,方知宇宙天之大,理之博大,岂能再坐井观天?待我回临安之时,必将此间见闻写与《大宋朝闻报》,让天人都知云台之光。”

方靖远摇摇,十分诚恳地说:“朱兄误会,我这不是言巧语地辩解和欺骗,而是切切实实在的事。朱兄若是不信,这几日可以随我在书院各转一转,看看我们书院的学到底都学什么,什么。想必届时无需我多言,朱兄便自有结论。”

方靖远挠挠,有些不好意思地笑:“人各有志,书院上千弟,有愿意研究杂学的,也有一心贡举的,朱兄学识广博,若能指教一二,他们都受益匪浅。否则都跟着我这般学去,就算过京东路解试,到临安会试之时,只怕也难考官之啊!”

朱熹似乎也被他描绘的前景和画的大饼所引,不禁:“久仰方使君能言善辩,今日在终于领教到了。”

简直就是老天爷,哦不,天送来的东风,不光能写会算,还懂易经八卦,理学大师,如今还是个刚刚政坛,锐气蓬,充满理想和斗志的年轻人。

“果真?”朱熹大为惊讶,“黄河患是百年难题,若是云台书院的学们可以解决这一难题,当真是功在千秋啊!”

包吃包住包看书,就能拐来一代宗师导师,他简直是赚大发了。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然后朱熹就来了。

“没问题!”方靖远拍拍脯说:“你尽,想看多少看多少。这藏书楼中也有宿舍,吃饭可以在学院堂,但朱兄除了读书之外,每日尚需留一两个时辰,给书院的学上课,不知可否?”

敢想敢敢说敢写,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呐!

“多谢朱兄,那以后给《大宋朝闻报》的稿件,就要有劳朱兄。”方靖远简直求之不得,又忍不住握手答谢,“我一定会为你争取更多稿费,啊不,谈钱太俗,朱兄不如在云台落,还可以接妻儿过来,方便照顾。当然,若是觉得江北不如江南生活舒适,就当我没说过便可。”

方靖远顿时大喜,忍不住伸手握住他的手,殷切地说:“若能得朱兄相助,实乃海州之幸。亦朱兄之大才,留在国教那些学,着实是大材小用,待我修书一封,向官家请旨,待今年京东路解试过后,朱兄卸了解试监察之职,便留在海州吧!”

朱熹说:“原本我也曾以为江北面临金兵铁骑,朝不保夕,可直到海州,所见所闻,百姓安居乐业,鳏寡孤独皆有所养,云台书院

朱熹这会儿看他的神,已不再是先前的考量和怀疑,而是跟见鬼差不多。
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