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世家弟起初还有些不忿,自觉无论学识才华都人一等,居然还要被发回去重修学分,简直就不能忍。
几个大儒番找朱熹“聊”了聊天,谈心论之后,朱熹没扛住,只得去找了方靖远求。
“其实这些世家弟虽有些傲气,但论起学识才华,其实并不亚于先前参与解试的学,使君可否开恩给他们一个机会,毕竟各州府县衙都大量缺人,他们本是当地大族,治理一方的本事还是有的。”
方靖远听他诉苦之后,倒也没一拒绝,稍稍想了想,便说:“我这人事一向讲究公平,更何况我要用的是真才实学之能吏,并非空谈经义的儒生,若是求学,大可继续随朱兄在学院修,若是求职,就得先过了我们的统一考试,合格才能职,现在各都急缺人手,可养不起那些不会作事的人。”
“这没问题,让他们去考便是。论才取仕,正是应有之义。”朱熹并未注意到他话中的真意,满答应来,那些世家弟也都是跟着儒家名士学,单论学问,并不弱于大宋的贡生乃至士,方靖远秉公办事,倒也无可挑剔,如此回复众人,那些世家弟纷纷拳掌,准备在考试中来个一鸣惊人,让这位南方来的探郎也见识一北方学的才学。
其中还有两人是自孔府门,这次曲阜被围,几乎连打都没打,现任的衍圣公兼曲阜令孔摠(注1)就主动献城献印,方靖远也没难为他,只收了他曲阜令的印信,仍保留衍圣公的名号,但也跟他说明了,如今大宋赦封的衍圣公尚在江南开府,南北两个孔庙都是同宗同源,最后如何取舍,要看当今天,他说了不算也不打算参与其中。
但曲阜令是决计不会再给孔家人了。
这里是儒家圣地,也是保留得最为完好的万亩良田,扣除衍圣公名的封地之外,其他的田地都可以一一对照黄册收税,也是以后军粮征收的大,若是再放在孔家人手里,金兵一来就投靠金兵,这些粮草就白白亏了去,如此冤大之事,方靖远是决计不会的。
他甚至连孔庙都没去拜祭,理由也十分正当。
“先前在衢州曾去拜过孔庙,那里有官家亲笔赦封,拜过那边的至圣先师,若是再来拜这边由金人册封的衍圣公家庙,怕是有些不妥。不如等以后你们南北合一,再行修缮后,本官定当亲自前去拜祭,以表诚意。”
当时赵构难逃,衍圣公孔端友随行,而他的弟弟孔端留在曲阜,金人主之后,便封了孔端的次孔璠为衍圣公。
在北宋时期衍圣公只是个名号,品阶不过八品,到金国时期就成了七品兼曲阜令,授文林郎,后来孔璠之孔拯、孔摠陆续袭封,如今正是二十五岁的孔摠方继任当家,看着宋军驱逐金兵,在此兵之时,孔庙倾颓,人心惶惶,若是不降了宋军,只怕连他门弟都要跟着反了。
只是他没想到,大宋的这位转运使,比金国的王爷还要气,金人封的官,他压不认,就算孔门弟想要晋升仕途,也要跟其他学一样参加考试,毫无捷径可走,一面不给。
孔摠自己放不面去参加考试,便让门最的两个堂弟前去应试,若能借此一举成名,也能再振孔门儒学声威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