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但史思明也被阿史那庆忠杀死,营州等地重新回归大唐。
就这样,杨绾、颜真卿、郭仪,李光弼、薛景仙同时位列宰相之位,并且已经在议事堂理国事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这两位此时都是皇帝,但都不是有绝对权力的皇帝。大唐的玉玺此时还在玄宗手里,但李享已经尊称玄宗为太上皇。
但是,无论这二人达任何诏令,只要这几位宰相觉得不合适,这诏令必然不会落实。
全战事结束后,李将善后事宜全给杨绾,以此历练他的为官才能。而他自己则与家人弟一起,回到了青上学。
这两人都是半遮半掩虚假意的样,不肯把事说清楚。李也懒得他们的事,反正皇帝不会消失,大唐的臣民依然觉得还是有一位皇帝为好。
但那个位置坐上去舒坦吗?李觉得会很舒坦,也会很难受。
李明白这二人的意思,此时自己请谁首先回来,谁必然是当今皇帝。所以,李只是和这二人扯闲话,就是不说请他们回安一事。
因为,一个新的宰相班就要现了。
一个月后,玄宗和李享还是没有回来,倒是和李之间的信件往来,越来越是频繁。
不仅仅如此,李还把封自己为安留后等官职的诏书,连同举荐杨绾等人为宰相的书信,一起派人送给了远在成都的玄宗,和远在陇西的李享。
李看了那两诏书后,只是笑了笑便搁置在一旁。
李懒得和他们费,就带了家人和弟去了荆州,住在了庆王李琮那里,整日和庆王李琮一起,带着家人和弟们观赏景,乐不思归。
倒是几位宰相很会人,诸事议定后,都派人送往他二人那里,知会他们一声。
没过多久,玄宗和李享则分别派了工匠来到学,说是要造一座隐圣府。
几天之后,李分别收到了玄宗和李享的回信。这父二人对李归隐学一事,都持反对态度,但对李举荐的几位宰相,都表示赞同。
李没有回成都坊的书院,是因为他不想留在安,影响杨绾等人事。另一个原因则是,李以此向天人宣告,何谓功成退。
不过,有两诏令他们置的却十分迅速,那就是李享封李为隐王,玄宗封李为隐圣的诏令,宰相们与在京五品以上大臣们议过后,便派人送到学,请李自己置。
至于是谁皇帝,好像他们也不是很关心。李更不会关心皇帝是谁只是私里想过,玄宗已是暮年,李享正值壮年,显然最后坐上皇位的肯定是李享。
几人当中,郭仪年纪最大,领首辅。
李不愿意与人争短,也不愿意看人吵架。但对皇帝和宰相们争吵的事,李一直持支持态度。
这样一来,无论是玄宗还是李享,都没有觉得自己被冷淡了,都觉得自己是皇帝。
对宰相们的决策,皇帝不或是少,那这皇位就会的很舒服。若是他自己觉得比一帮宰相都厉害,事事都与宰相们争短,那这皇帝的就会很苦。